云南怒江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
一个隐匿在高黎贡山山坳
静美悠然的村落
这里,因河得名——古炭河、滴水河、弯转河三条河流在境内汇聚合一,奔流不息。
这里,护鸟“出圈”—— 青山环绕、山林葱郁,良好的生态环境庇护着210多种野生鸟类,被誉为“百鸟谷”。
近几年,随着生态观鸟旅游业的精心培育,三河村“孵化”成为国内外众多鸟类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观鸟旅游做成了远近闻名的“绿水青山”产业,催热了山村旅游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成为展现怒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一张靓丽名片。
三河村被誉为“百鸟谷”,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百鸟合音之谷。
高黎贡山地区
迄今已记录到600多种鸟类
三河村已实际拍摄到210多种
其中,绿背山雀、斑背燕尾、火尾绿鹛、纯色噪鹛等都是十分珍贵的保护动物,同时还发现了已属濒危鸟类的红腹角雉、绿尾虹雉、黄腹角雉特别是独有的白尾梢虹雉。
两百多种鸟,两百多个样
这些可爱的“小精灵”
不仅给爱好观鸟拍鸟者带来了快乐
还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
2021年10月,国家二级保护蝶类、被称作“高山美人”的多尾凤蝶现身三河村
邂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菲氏叶猴
良好的生态环境
让许多珍稀野生动物“重现”林间
不断从小小村庄“出道”
走近大众视野
观鸟的人多了
歇脚的地方
也跟着增加了
三河村位于半山,人均耕地仅有3亩,一二产业发展困难,三河村委会引进怒江三合源林农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运营主体,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精准扶贫要求,走发展“生态+旅游”的脱贫致富道路,以观鸟拍鸟为媒,建起“鸟塘”生态帮扶车间和鸟家乐,形成“政府+企业+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让农户在自家的林地里就业,从事鸟导、运输、背包、餐饮、民宿等服务,从农民变鸟导、农家变民宿、家园变花园。
一号鸟家乐
观鸟旅游
是一种用望远镜、照相机等光学工具
观察自然状态下野生鸟类的活动
三河村生物资源丰富,尤其以珍稀鸟类出名,通过培育鸟塘、发展鸟家乐,将生物多样性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三河村社会资本投入50万元,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发展鸟家乐(农家乐)8 家 ,建有生态观鸟点(鸟塘 )15 处,带动本地就业 148人,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观鸟产业致富路。
三河村是泸水市
较早种植草果的地区之一
如今
在三河村三河源庄园
草果不再是一味调料
而是被研发做成了
“马帮铜锅怒江草果宴”
从“田间到餐桌”
草果产业链的延伸
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草果宴
草果叶荞麦饼
三河村的“马帮铜锅怒江草果宴”由云南十大名厨“滇厨楷模”、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蒋彪带领多人来到三河村研发而成,有草果西红柿牛肉、草果叶汁烤乳猪、草果芽煎蛋、草果粉蒸肉等十多道包含草果元素的菜品。
凉拌草果芽
此外,草果花心酒、草果酱、泡草果也在不断丰富游客的味蕾。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三河村强边固防和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巡逻队
为守好身处的一片绿水青山,三河村专门成立了由各民族组成的高黎贡山生态保护志愿巡逻队,巡山护林,在守护绿色——这个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最亮底色的同时,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了使百鸟谷的鸟类资源能够得到科学有序开发,三河村在科技部门的帮助下,加强生态科普性,制作百鸟谷拍到的100种鸟类科普挂图,发放爱鸟、护鸟、保护环境倡议书1000多份,宣传鸟类知识,普及各种爱鸟、护鸟的鸟类常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
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多家高校纷纷在此设立科研基地、暑期研学基地。
珍爱并守护绿水青山
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和共为
许多曾经的打鸟者
纷纷化身护鸟人
“护林爱鸟”也被写进村规民
成为各族村民的共同遵循
一进三河村
一下子凉爽起来
抬头望向天空
云朵美轮美奂
漫步村间发现
乡野变了模样
“小河溪水穿村过
傍水人家起楼阁”
在古炭河小组
田园风光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在城市味和自然味之间找到平衡
乡村振兴的样板初具雏形
让人不禁四处拍照
分享到朋友圈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人才、科研和学科优势,以古炭河三个小组为基础,建立“古炭河乡村文旅专业合作社”,建设特色乡村酒店、美化乡村自然景观、发展绿色农业的农旅融合多业态发展路径。
围绕农事体验、观光采摘、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打造一个“小而全”、“特精细”、“优而美”的微型田园综合体示范,推动怒江古炭河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验示范区建设。
当前,泸水市正规划新的蓝海
大力推进怒江百鸟谷草果庄园建设
努力走出一条
“观鸟+森林康养”为主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河村,前景可期
三河村,令人期待
怒江传媒中心记者:熊羽 高玉生
谢宇 和旭 李晓兰
部分图片来源:张朝江 张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