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民居彩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1.0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1.1历史渊源
白族民居彩绘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南诏时期,其雏形见于《南诏图传》中的“修廊曲庑”图。经过元、明、清历代的发展,彩绘技艺逐渐成熟,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高峰。现代白族民居彩绘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样化的材料与技术。
1.2文化内涵
白族民居彩绘不仅是建筑装饰艺术,更是白族文化的载体。其图案多寓意吉祥,如“石榴”象征多子多福,“莲花”代表纯洁高尚,体现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彩绘还融合了儒释道文化,传递了白族人民的价值观与生活哲学。
2.0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的艺术特色
2.1建筑形制呼唤彩绘
大理白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闻名于世。白族民居不仅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还融入了白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制。以下从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对大理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制进行详细描述。
三坊一照壁:由三栋房屋和一个照壁围合而成,正房坐西朝东,两侧为厢房,照壁位于正房对面,起到遮挡视线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四合五天井:由四栋房屋围合而成,中间形成一个主天井,四角各有一个小天井,通风采光效果极佳。
依山傍水
白族民居多依山傍水而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既适应了自然环境,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
以上大理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制留出大片的墙体空白,为彩绘的创作带来了空间,白族人民是一个特别爱美的民族,想融入自然,改造自然,他们对美好生活充满无限的憧憬和向往。
2.2装饰风格
白族民居彩绘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与青砖、白墙、灰瓦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粉墙画壁”风格。彩绘多集中于照壁、山墙、房檐等部位,内容涵盖山水、花鸟、诗词等,展现了白族人民的审美追求。
2.3技艺传承
彩绘技艺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制,如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艳峰,其家族三代从事彩绘工作,致力于将这一技艺发扬光大。此外,大理大学等高校也开设相关课程,推动彩绘技艺的现代化传承。
3.0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分析
3.1文化价值
白族民居彩绘是白族文化的象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标准。
3.2保护现状
3.3 国际认可潜力
3.4白族彩绘的方式和规模世界第一
4.0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
4.1 加强保护与传承
4.2提升国际影响力
作者简介:保贵昆,男,中国景区协会专家组成员,曾就职于云南世博集团元阳哈尼梯田公司(参与梯田的世界文化申遗工作);轿子山景区;世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