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得主番兴明:玉米地里追梦人-云南站-华夏一县一品网

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得主番兴明:玉米地里追梦人

   日期:2020-07-10     来源:春城晚报    作者:杨质高 李娜    浏览:355    

   在番兴明的工作室里,有一个“玉米塔”,上面一层一层摆放着他和团队选育的玉米品种。“这只是做的一个展示,我们选育了40多个国家和省级审定玉米品种,全部摆的话,肯定摆不下。”番兴明说。

    7日下午,记者采访了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得主、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番兴明。

    立志从事农业科研

    番兴明,1963年3月生于腾冲,因父母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教书,从小在德宏山区长大,从小喜欢看文学作品。高中时,他看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和传记,被科学家的故事所感动,可从没想过长大后要当科学家,只是想着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16岁时参加高考,被德宏师专录取,不甘心的他再次参加高考,17岁时以310分的成绩考上西南农学院(现名西南大学)农学系。

    那个时候的农学系,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个“种地的”,但教化学的母亲告诉他:“农业和生物、自然都有很大关系,可以接触大自然,是非常有意思的学科。”通过更加专业的学习,他知道了农学不是传统的刀耕火种,而是一门学问非常大的学科。“那时我认识到了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的道理,就暗下决心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改良工作,希望能够对社会、对人类带来巨大的农业资源。”番兴明说。1984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

    高温下晕倒在地里

    毕业后,番兴明被分配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那时交通非常不便,从昆明城区到省农科院要摇着小马车,有时候只能步行去,省农科院外面常常尘土飞扬。一把尺子、一双胶鞋、一杆秤、一张办公桌,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他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受限于科学水平的落后,最初的科研难度极大,经过1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所带几个人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那时,中国农业科技非常落后,向发达国家学习是迫在眉睫而又艰难万分的事。到其他国家要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飞机中转时间长,只能在机场躺地上休息。他从四季如春的昆明到泰国工作学习时,因为热带地区玉米植株非常高,高温下还得在田间地头工作,全身都会被汗水打湿,有一次还中暑晕倒在地里。他安慰老师说不用担心,自己从小是篮球运动员,一定能够适应。

    拓展玉米遗传背景

    很多人可能认识不到玉米的重要性。玉米是云南乃至中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3亿亩,云南种植有3000多万亩。但我国主栽的玉米品种从遗传背景上来讲,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玉米种质,多样性非常匮乏。一旦品种出了问题,将对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降低中国的粮食安全风险,他和团队致力于拓宽玉米种质基础,将拓展玉米遗传背景作为他们工作的核心。

    他走遍了世界2/3的地区开展国际合作。从玉米的起源地墨西哥、泰国、印度等国家引进大批玉米种质,并对这些种质加以驯化、改良。在他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下,现在云南已经是世界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保存最丰富的地方,多年累计向国内外及北方发放玉米种质1万多份次,为我国玉米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重要的遗传材料,解决了我国北方温带玉米品种趋同化严重的关键问题。

    全世界玉米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有300多个地理族,现在利用的仅仅只是3至4个地理族。他说:“未来,这些种质资源会创造出什么奇迹,谁都说不清楚!”

    累累硕果科技兴农

    基于自创的新杂种优势模式,番兴明和团队选育出“云瑞”系列等一批适应我国热带亚热带玉米产区的高产抗逆玉米品种。这些品种产量潜力大,经农业农村部专家组田间实收测产,云瑞88等多个品种创下了过吨粮高产纪录。云瑞47在2012年云南极端干旱情况下,创下了严重干旱条件下的玉米高产纪录。

    多年来,他们成功选育出40多个国家和省级审定玉米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和技术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20多项;建立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创新体系,大规模创制抗病优质玉米种质,有效解决了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匮乏的重大问题。多个品种先后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14亿亩,新增产值137.5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保障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粮食安全、提高山区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和团队还多次参加援非工作,2012年,番兴明团队前往中非,帮助他们发展玉米生产。云瑞10、云瑞151、云瑞668等品种通过了老挝农业部审定,云瑞2号获非洲乌干达农业部种植许可,这些品种在当地表现出优异的抗病性、抗旱性和丰产性。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他说,“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潜心研究、辛勤耕耘、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云南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支撑,提升全省科技竞争力。”

    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供图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