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的红河大地,群山苍翠、蓝天碧水,碧波荡漾的河湖库塘滋润着秀美山川、孕育着万物生灵。
绿水青山之间,以山的沉稳承载着千年哈尼梯田,以水的灵动映射着蓝天白云,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画卷。高山河谷之间,由潺潺清泉相连,延续着千年农耕文化与哈尼人呵护森林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以及世代治水人的科学设计与精心呵护。
水是哈尼梯田的灵魂 胡艳辉 摄
水是哈尼梯田的灵魂、世间万物的“命根”。保护江河湖海、厚植绿色屏障、强化水土保持、高效引水灌溉,做足“水”文章,是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的大事,是全州水利主管部门勇毅担当的初心使命。摘取全国第一个“天然氧吧州”称号,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021年的57.8%,10个县市获“云南省生态文明示范县”荣誉……这是全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结而成的丰硕成果,是新时代红河水利人创新水土保持工作的生动实践。
石屏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绍全 摄
厚植“大水域” 引领新发展
水是生存之本、生态之基、文明之源。近年来,我州始终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放在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构建以“一湖(异龙湖)、两系(红河、南盘江)、三海(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为重点的河湖水系生态文明新格局,让水土保持之“治”向流域之“护”转变,倾力呵护“天然动植物王国”生态资源,持续打造“绿色生态靓州”新高地。
良好水系统成为红河绿色屏障 张洪科 摄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石屏异龙湖,曾因水面萎缩、水质下降、水土流失等引起社会关注。近年来,我州以异龙湖为“主战场”,高位推进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打响了河(湖)库水污染综合防治攻坚战。尤其是2017年以来,州水利局严格按照《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目标,围绕“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加快修复河湖生态,厚植绿色发展根基。
州水利局局长李颖介绍,我州在石屏县重点实施了茴水、高冲、甸中河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多平方公里。与此同时,联合发改、自然资源、林草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异龙湖及周边进行综合整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2020年的90.13%,湖面面积从31平方公里增加至35.8平方公里,湿地物种由5年前的286种增至如今的443种,野生鸟类达161种……如今的异龙湖,被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又被评为4A级景区。
众多野生鸟类到石屏异龙湖繁衍“安家” 彭家云 摄
拓展生态空间、打响异龙湖“湖泊革命”攻坚战的同时,州水利局突出“党建+红绿蓝+N”引领,在滇中引水工程红河段创建了5个水土保持项目示范点。抢抓绿美河湖三年行动机遇,全面实施“河长清河”、河湖“清四乱”等一系列治水治污行动:对红河、南盘江干流河道采砂、网箱养殖进行规范整治,开展大屯海、长桥海等水体综合治理,对五里冲水库周边退耕还草生态进行保护……围绕国家重点流域“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和全省打赢“湖泊革命”攻坚战目标,我州持续筑牢滇南生态安全屏障,以生态文明新成果促进绿美红河高质量发展。
滇中引水工程红河段建设稳步推进 资料图 图片来自魅力石屏
倾情“小流域” 拓展“绿”空间
在做足珠江、红河两大流域“水”文章的同时,州水利局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内涵,抢抓国家对“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机遇,对全州山水田林湖草系统进行科学规划,让密集的干支流润泽疆土、培育农林产业,造福人民,促进乡村振兴。
水资源为红河绿色发展赋能 图片来自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资料库
今年8月8日,建水县盘江乡冲子与利民乡清泉两个小流域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通过验收,提高了5700多亩低产荒坡地的土地生产力,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盘江乡冲子村村民李平荣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现在的变化感慨万千:“没想到,这片种啥啥不长、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变成良田和惠及子孙后代的‘金山’。”
小流域新建的坡改梯项目现场 罗宏伟 摄
2017年以来,全州通过“坡改梯”增加经济林果种植面积6.5万多亩。记者从州水利局了解到,我州水土实现保持、增加绿地空间、荒坡地改成良田、造福一方百姓的小流域治理项目,还有元阳县石头寨、金平县龙塘山、河口县南溪德胜冲、个旧市邦干河小流域等15个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以及开远市黑泥地、弥勒市新寨河、泸西县阿永吉等15个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通过治理,发展水土保持林达4.3万多亩。
蒙自小流域治理初见成效
今年以来,在建的蒙自市查尼皮、个旧市木花果、石屏县水瓜冲、红河县浪堵4个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正加速推进。工程完成后,将实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6.9平方公里,为绿美红河扩大生态空间增添更靓底色。
绿美红河 石屏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绿美红河 李政权 摄
记者:罗宏伟
未署名图片来自红河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