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云南数字农业发展暨重大科技成果推介会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举行。推介会上,有鲜艳娇舔的草莓、香浓的咖啡、丰富的甘蔗产品、木薯面条,这些产品是云南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的真实体现。

四季草莓已在多地推广
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依托人才、技术、信息优势,紧扣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瞄准云茶、云花、云菜、云果、云糖、云咖、云蔗、云烟等特色或优势作物,围绕基地规划、品种选育筛选、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控、“三品一标”认证、品牌策划、市场营销、媒体宣传等方面开全产业链服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实施了水稻、甘蔗、小麦、蚕豆、咖啡、茶叶、苹果、烟草等作物栽培专家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蔬菜病虫害远程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花卉智能精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国家甘蔗产业数据信息平台应用技术等一批现代农业信息应用技术,这些技术在生产应用上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效。

现场还展示了两排草莓,有“红颜”、“越秀”、“玉溪1号”、“明珠1号”等十多个,都是个大味甜。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阮继伟说:“展示的有品种,也有培育出来的优株系。”至今,他们已经获得授权的草莓新品种有4个,属于四季草莓;在省里登记注册的有13个。四季草莓,在会泽、大理、丽江、普洱等地均有种植,主要以鲜食为主。

除了草莓,还有木薯面条、咖啡花茶、优质香软米、辣椒、洋葱、大白菜、甜椒等众多农产品。
先后研发甘蔗深加工产品30余种
在产品展示区,围绕甘蔗开发出来的产品占了很大一块区域,有小包装的老姜黑糖、老姜红糖、液体红糖、甘蔗细胞水、风味糖浆等产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所党委书记、副研究员应雄美说,云南是全国第二大产糖省,2019年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达435万亩,年产糖量约208万吨,占全国蔗糖的22.1%。但是,云南蔗糖产品结构单一,约90%糖制品为耕地白糖,产品附加值较低。

围绕这个瓶颈,自2013年以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围绕蔗糖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展了技术集成创新,近年来先后研发蔗糖深加工产品30余种,形成了红糖系列、白糖系列、生物功能糖、饮品系列,为云南蔗糖产品多样化、功能化、高值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利用膜分离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相结合,突破了传统制糖工艺模式,完成零添加无硫精制白砂糖生产工艺的研发,并成功试制无硫精制白砂糖产品。

将药食同源材料功能成分提取物与红糖进行合理配伍,开发功能红糖产品15种,并开创性的研制出颗粒红糖、液体红糖等新型红糖产品。
研发了生物功能系列产品,以白砂糖为原料,结合云南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将葛根、玛咖、石斛、黄精、余甘子等药食同源植物的功能活性成分加以提取,然后通过共结晶技术与蔗糖有机融合,是一种新型休闲功能食品。已研发出葛根微晶糖、石斛微晶糖、三七微晶糖、玛咖微晶糖、滇橄榄微晶糖及黄精糖等多个产品。

甘蔗细胞水,是利用超滤和纳滤技术,将占甘蔗70%以上的植物细胞水进行开发利用,以蔗汁为原料成功开发的营养健康水。甘蔗细胞水还处于产品研发状态,没有市场化,但液体红糖已经有两家企业在转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