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浙江省疾控:喝茶或有益于预防新冠肺炎!茶水可杀灭并有效抑制细胞内病毒复制!
在省科技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卢亦愚、冯燕等专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日常的饮用茶水在细胞水平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
研究组选择了绿茶、铁观音与大红袍,称取上述各类茶叶2克,用50mL开水(实测90℃)浸泡30min,此时浓度计为40 mg/mL(即通常泡茶时的头道茶水),冷却至室温后,用细胞维持液稀释至各实验浓度。
首先,以不同浓度的茶水(2.5-10 mg/mL)进行体外杀灭病毒试验,将开水与市售饮用水设置为实验对照组。不同浓度茶水,以及对照组与100TCID50的新型冠状病毒分别作用1小时后,感染Vero细胞并培养48 小时,测定各组的病毒核酸增殖水平。
结果表明,与未经茶水处理的病毒对照组比较,茶水处理组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增殖量降低了1万-10万倍;而用于冲泡的开水、市售饮用水对照组,其增殖状况与病毒对照组一致,提示茶水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良好的细胞外杀灭效果。
其次,研究组还采用0.25~2 mg/mL的茶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小时后的细胞进行处理,培养48小时后,发现0.25 mg/mL的绿茶,1~2 mg/mL的大红袍和0.5~1 mg/mL的铁观音均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复制的能力,抑制效果随茶水浓度上升而提高。
本研究首次发现以茶多酚(包括儿茶素)为主体的茶水,在体外培养细胞中,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良好的细胞外杀灭与细胞内增殖抑制作用。
茶饮料是我国上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具有防病、治病与养生的健康饮料,因此研究组认为喝茶可能会有益于新冠肺炎的预防。(通讯员 江歆 记者 柯静)
云南农大首次发现:茶叶有效成分强力结合新冠病毒S蛋白并阻断其与ACE2受体结合 具有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潜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点、传播特征和公共卫生风险防控的应急需求,联合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了病毒防治的紧急科技攻关和相关制剂的研发,重点从食药同源植物分子中筛选能够阻断病毒感染、具有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分子。目前,研究团队在盛军教授带领攻关下,取得了突破进展。
该研究团队利用创建的植物功效组学技术平台研究发现,从茶中筛选到的有效单体分子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能够强力结合新冠病毒S蛋白(Kd=121nM),并有效阻断新冠病毒S蛋白与人ACE2受体的结合。同时,研究过程发现,EGCG不仅能阻止两者相互结合,并且对已经结合受体的S蛋白还有促进二者解离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与新冠病毒S蛋白亲和力强、并且能够有效阻断S蛋白与ACE2结合的分子。这一发现为开发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相关制剂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同时为从食药同源植物宝库中应急筛选抗病毒成分并迅速用于临床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模式。
新冠病毒强感染性依赖于病毒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呼吸道、消化道及其它粘膜表面ACE2受体的紧密结合,阻断新冠病毒S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
云南农大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20年1月20日联合组建了“抗新冠病毒攻关小组”。研究团队根据发布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合成并表达了5个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S蛋白,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方法对110余种药食物同源植物中的800余种化合物进行了初步选择,从中优选出20余种化合物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分子互作实验、分子水平阻断实验发现了与S蛋白具有亲和力的5个天然化合物。深入研究发现,EGCG与S蛋白亲和力最强,显示出EGCG具有防止病毒结合细胞特异受体的高效生物学活性。研究团队结合计算化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方法,对该化合物结合病毒S蛋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该研究结果提示,茶叶有效成分有望用来制造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防护、治疗制剂。
该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EGCG具有显著抑制炎症靶点受体Notch的功能,降低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表达。新冠病毒引起的典型症状就是病毒扩散、机体免疫反应过度引起的“炎症风暴”,因此抑制炎症反应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的重要考虑因素。茶叶有效成分已经同时具备这两种功效,对其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及相关辅助治疗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该研究成果在昆明市科技局组织下,已经在昆明市第三医院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开展临床辅助治疗。
(都市条形码)